close

太多的感覺遮蔽了更多的感覺,太滿溢的生活壓抑了真正的生活。回想起來,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看一本書、聽一首歌,細細感受生活中的美了呢?

朱宗慶說:「如果沒有對生命感動,沒有愛過、恨過、痛過、熱淚盈框過,美的存摺就不曾進帳過」每個人手上都要有一本「美感存摺」,因為美感是競爭力,稱為「美力」。

然而我們被教育的逆來順受,時時隱藏自己的情緒,在我們的王國裡,剛毅堅強的軀體下,包裹了一顆顆柔暖纖細的心。卸下武裝自己的盔甲,美可以為我們的一成不變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,並指出我們人生的方向,就如一曲音樂:掌握節奏如掌握生活步調和身體健康狀況、定調旋律如自己外在呈現是否吸引人?不同樂器共同演繹出美麗的和聲樂章,如人際互動之間共同合作創造出一場感動人心的表演;追求音色變化如追求生活的多樣性,一位醫生脫下白袍後,也可以是優秀的小提琴家。用音樂和人的特質連結起來,建構起我們的人生。

全面的生活體驗需要經歷體驗、感受、喜歡三個階段。體驗,是用心生活和專注在每個當下,可以是在圖書館一隅看本世界名著,或者是步出樂群軒在中警湖畔看後山的風景。一個對生命有感受的人是愛哭的,難免受「多情應笑我」之譏。但情至深處,回到平常心,就像蘇東坡的真實、平凡、寬容和豁達,在呵呵一笑都自嘲中化解了。用有情的眼光觀照生活的事物,自然會喜歡日常的相處、每一個發生的大小事。生活中美感或許不如想像中的遙遠:走入離學校不遠的新興街路上一間不起眼用《尤利西斯》的作者喬伊斯命名的小咖啡廳聽首小野麗莎BOSSA NOVA變化莫測的曲調,啜飲耶加雪菲,品嚐咖啡入口百花盛開的風味。一邊讀著蕭麗紅的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看大信和貞觀鋒芒畢露又令人扼腕不已的一段段書信。在侷促又忙碌不堪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,這是我對美的定義。

106.09.22 通識中心講座(臺北藝術大學朱宗慶榮譽教授)_01

朱宗慶先生再次把美層次昇華了,他把美的力量發送到台灣每個角落。他把傳統和現代融合:在《木蘭》裡把結合京劇和擊樂,融合成優雅卻不失和諧的表演呈現。他建立打擊教學系統,把學員對擊樂感受、喜愛、學習都融入生活之中。從為了小巨蛋的表演重新安排舞台音響看到他對表演品質的堅持。他也建立擊樂實驗室發掘並培育創意人才。偏鄉國小打擊計畫,照顧到資源不足的山區兒童。他也勇於面對挑戰,邀請國外著名打擊樂,讓國人對擊樂有更多認識。即使打擊夏令營年年虧損,他會問自己「面對困難,為什麼說不?」,再繼續堅持下來。最讓我動容的是,是他面對癌末病童的請求, 硬是把五重奏的歌曲改編成擊樂,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信念 。他說「用只要有心跳就來,有一分鐘算一分鐘」,在生命的盡頭裡,他用音樂讓他們一家人在最後的相處時光可以擁有共同回憶,一起高唱著對抗病魔的凱旋歌。

羅丹說:「生活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」即使枯燥的生活也值得玩味,朱大師身體力行證明在生活中實踐藝術不只是口號,他的音樂給予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更多力量,發掘出對於美的感動,這些感動從生活中發酵,等待一顆顆蘊藏美感的種子發芽,未來的我們將會共創屬於我們的美力時代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朱宗慶 演講 生活中的美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ien Chang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